本会宗旨和介绍
作者:齊涓涓
最近,筆者又回歸神州大地,為「教育扶貧」大業出一點點力…….做義工。旅途中,與初相識的海外華人談起這事,總能引起共鳴,莫不讚賞海外熱心人士「教育」「扶貧」兩手牽的理念。
然而,在硬座火車上,在馬達三輪車 上, 在黃水滾滾的渡河邊……..,望著同胞們茫茫的眼神,很懷疑他們只知道「扶貧」是怎麼回事,「教育」在他們心目中,大概像領導層允許的「先富起來」;是神話。
貧困山區的小學生,每學期要繳幾百元學雜費,特困戶子弟有幸遇上公正無私的扶貧專員,才能得到「希望工程」的資助,每年減免數十元,咬緊牙根送孩子上學的,那個不是背了一屁股債,不讓孩子上學?難道世世代代的窮下去,五十年不變?竹林深處,彷彿迴盪著百年的悲鳴;怎麼辦?怎麼辦?�?
「扶貧」要監督;「教育扶貧」要親力親為。除了嚴格監督獎、 助學金的落實,還要跟在小學生後頭攀山越嶺,實地去了解特困戶情況,順便對家長們的吸煙,迷信等不良習俗進行教育。
一無所有,求助無門的家長們,很珍惜海外的資助,教育他們不困難,問題往往出在小學校長身上。山區小學校長的知識和能力都很差,雖然和海外義工接觸多了,認識到海外傳媒監管的力量非同小可,不敢有貪污的念頭,但偏私之心仍舊難免。
筆者前後三次探訪安徽省的雞鳴村,每晚都有家長拿著孩子的成績單來敲門,言談中得知: 農民很自卑,不敢主動接觸外賓,又怕向校畏求助會被批評,鼓起勇氣摸黑來求助的,實在是,經不起孩子苦苦哀求。
最近,筆者,再訪該村,抽空和曾一同爬山,釣魚的孩子聊天,知道那個年年考第一的男孩上中學了,是他姐姐退學,讓他讀的. 當晚,筆者堅持在那男孩家裡過夜,一夜長談,才知道四月份去視察建校工程時,男孩的母親兩度爬上學校的山坡,想為品學兼優的女兒求助,卻因擔心碰到校長, 擔心和校長沒關係……,半途而回。
筆者埋怨她太膽小了,強調海外「扶貧」單位派人「上山下鄉」,正是為求公正、實在的幫助清寒子弟。燈火昏黃下,她臉上閃著淚光,是悔恨自己的無知,還是掛念遠方的女兒?
筆者仔細看過學校給男孩的欠繳學費單,瞧瞧滿屋的蠶和桑葉,聽他們講述幹部對於老弱農民養蠶的「錢途」、 失學青年南下特區打工的 「 錢途」,樣樣都打主意,忍不住想問一聲英明的領導:究竟是那些人「脫貧致富」了?土牆上寫的「人民教育為人民」,永遠是「百年」大計?
明報 20/10/97
標籤: 兩岸三地心聲